此帐号已被封,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。
文章于 2021年2月19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被微信屏蔽
题图:朱集留守儿童图书室。(来自作者)
我们一起,用知识,来构筑和保护孩子们作为人的尊严。
朱集图书室:为留守儿童点亮一盏“灯”
黑麦 | 文
①
2017年夏天,我第一次走进朱集乡村图书室。
与我想象中干净、明亮的阅读场所完全不同。为了节省开支,图书室办在背街的小学门口,租用了两间民房。一间用来做图书室,免费借阅;另一间做辅导班,挣点钱维持运营。
正值夏天中午,很热。黑魆魆的屋子里,孩子们刚吃完饭,趴在课桌上休息。课桌还是木头的,又窄又小,布满了油腻和墨垢。
图书室的负责人金丽带着我,小心翼翼地穿过课桌,来到后院聊天。后院里,种着很多绿油油的青菜。房东也在,他们住二楼。
聊天的很多内容,我都忘记了。唯一记得的是,她说,这里的人尤其是爷爷奶奶,根本不重视教育,他们只要孩子不饿着不冻着就行。最难受的就是当地人不理解,自己很多时候听不懂他们讲的话。 ②
金丽是广西人,嫁到湖北。
2016年,我看到一条转发的信息,介绍朱集乡村图书室。我惊讶且惊喜,赶紧拨通留下的电话号码,对方的声音不大但很清晰,带着广西人特有的音调。
之所以吃惊,因为朱集就是我的邻镇。从小到大,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做公益,镇上连一家普通的书店也没有。而现在,竟然有一个外地的女孩去了,要做图书室。
我捐了几百块钱,并买了一箱书快递过去。
为家乡,我似乎尽了心又出了力,后来才知道金丽有多不容易。那时,图书室刚刚草创两个月,什么都没有。金丽婆家并不在镇上,她整天蜗居在图书室,对着一群来看书的孩子,以及爱心人士捐赠的一些书籍。
直到最近,才听她说:“很多时候想放弃算了,还是出门打工吧。有时几乎要崩溃,天天失眠。凌晨五点多,我沿着黑麻麻的街道走,看到扫地的人们,看到早起卖菜的人、做早餐的人,我觉得自己不能放弃。当时身边没有朋友帮忙,都是靠自己,现在想想,那路到处泥泞……”
③
金丽高中毕业,因为家境的原因,没有读成大学。这成为她一个终身的遗憾。
打工几年之后,金丽来到北京的“工友之家”学习半年,并留任辅导员一年。春节回家时,看到自己留守老家的女儿胆怯、孤僻,不爱说话,几乎都不认识妈妈了,她伤心极了。反复思量之后,她辞了工作,回家带孩子。
一次,金丽在当地小学帮忙做了半天代课老师。班上一多半孩子都是留守儿童。课间时,一个男孩儿手里拿着电话玩具,大声跟同学们“炫耀”:“我有电话,想爸爸妈妈的时候可以打。”
这句话刺痛了金丽,她决定留下来,不只陪伴自己女儿,还要陪伴更多的孩子。
她把“家”从村子搬到了镇上。朱集图书室就这样诞生了。
朱集位于襄阳市襄州区,处在鄂豫两省交界,属于南阳盆地。既缺少旅游文化资源,又没有可看的自然风光。当地人早些年靠种地维持生计,随着打工潮兴起,且不说“十室九空”,但过半都流动到城里去了,留下来的皆是妇孺老病。可以说,朱集是中国广大平原农村最具有代表性的其中之一。 ④
就是靠着这样一颗爱心,图书室勉强撑过了两年多。
直到2019年春,金丽说,运营得太艰难了,打算放弃图书室。隔着屏幕,都能感受到她的无助和精疲力尽。我们说,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决定,都支持。但最后还是决定撑下去,她觉得自己离开了,对不起搭档的伙伴刘老师,更对不起那些常来看书的孩子们。
第一次,金丽决定寻求别人的帮助,发起“月捐”计划。我很快就加入了,一个月50元。发出红包的时候,我以为自己做了好事,除了偶尔的交流之外,很少再想到为图书室做些什么。
后来有天,金丽告诉我,图书室申请到了基金会支持。于是,她便立刻停止了“月捐”活动,不愿再给别人添负担。
这一年,我看到图书室做得有声有色。除了日常借阅,夏天,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外语系的大学生来到朱集,为孩子们办夏令营。图书室不定期把图书搬到街头,支个摊位,向路人宣传介绍,引得很多人驻足阅读。考虑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,她们特意针对女童办起了性教育进课堂活动。
我以为,图书室从此就可以一帆风顺了。
⑤
庚子之年的疫情,影响到很多普通人的生活。
又因家庭变故,金丽在广西滞留了几个月。照顾家人还是重新开办图书室,她犹豫不决。
原来租用的房屋翻新,图书室的所有物品暂时搬到她自己家里。即便如此简陋的条件下,还是有不少孩子过来借书看,靠在装粮食的麻袋上看得津津有味。房屋翻修好之后,租金也翻了四倍。金丽说,若不是家庭变故,她会补上这部分钱,可是现在,她无能为力。
要不要重新发起“月捐”计划?她知道,这次疫情让每个家庭多多少少都受到影响,担心这会增添别人的负担。我说,总要试一试,不然图书室如何继续呢!
每当有人咨询金丽,她第一句话都会问,“会不会给您带来负担?”对于曾经的月捐者,她也一再说:“受疫情冲击,十分理解大家的难处,所以,希望有困难有压力的家人们首先照顾好自己!你们生活过得好对我就是最大的安慰。”
招募文案发出后,出乎意外地得到了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。尤其是金丽的娘家人,广西某高校的梁老师(即园地耕耘者“南宫踏舞” - 一枚注),一个人带动了身边的几十位朋友和学生。
去年的6月14日,我写了一篇有关留守儿童的文章:《留守儿童,谁之殇》,发在了已经被消失的老的“一枚园地”上:
这一篇,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关注。天南海北的读者们为这些孩子的处境而揪心,给了文章不少赞赏。“一枚园地”雪中送炭,把那篇文章的所有赞赏,共计6372元都作为稿费给了我,我全额都捐赠给了图书室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些朋友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方方日记和接力聚在一起的。大家虽然素未谋面,却都有着古道热肠。园地读者的真挚、热情和善良,让我一直难忘。 ⑥
2020年夏天,我再次来到图书室。
图书室变得敞亮许多。有了专门的活动空间,可以讲绘本,可以给孩子们放映电影。墙上的布告栏有了顾问团,有了工作条例,有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的名字......正赶上放学,来借阅的小读者络绎不绝。
我还惊讶地发现,金丽身边聚集了四五位女性。为了自己的孩子,她们选择留守农村,做着薪水极低的工作,但都无一例外地特别支持图书室工作。匆忙地吃完午饭,她们又聚在一起讨论99公益日的筹款项目,讨论如何给孩子们上阅读写作课,讨论如何开展自然教育......
门口停着一辆三轮车,车棚上贴着广告布,原来是用于汛期到各个村子宣讲生命安全教育。金丽告诉我,她们还学会了骑三轮车,架着大喇叭,走村串巷去办流动书摊,为不方便来镇上的孩子提供借阅服务。
一下子,我想到伊朗电影《黑板》。战乱中,为了寻找学生,一群教师背着黑板到处流浪,并教给孩子们写下自己的名字......用知识构筑和保护孩子们作为人的尊严。
图书室:孩子们在看书。
⑦
金丽并非没有去城里发展的机会。有人出资要在市里办绘本馆,让她去当馆长,但她婉拒了。
她一直记得,自己想做的是留守儿童教育。父母打工不能陪伴,电子产品日益侵入,家庭管教缺失,都使留守儿童陷入身心困境。“好多孩子其实很聪明,但是他们越来越孤僻、厌学,进网吧打游戏。所以我们图书室的作用是什么?就是想努力去补救、改变和陪伴。”
对于愿意返乡的妈妈,金丽和她的姐妹们也给予很多帮助。她说,正是因为难,所以更要抱团取暖,互帮互助。除了服务留守儿童,她还计划办起妈妈班,大家一起交流教育和女性话题,办读书会,学会表达自己。
我当然十分支持。看着她们在下着冷雨的晚上坚持做亲子活动,在冬日的寒风中一起走上街头帮助姐妹开张生意,把吊瓶从诊所搬到图书室,继续坐在电脑前工作......我深深感动,打心眼里觉得她们非常了不起。
她们是留守妈妈,是中国最普通的农村女性。
当今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巨大转型期,大时代面前,这群女性选择了返乡和坚守,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作为母亲的责任。她们身上朴实、善良、踏实和坚韧的品质,在我看来,无论何时都是我们这个民族最为宝贵的希望和力量。
她们为留守儿童点亮了一盏灯。在新的一年来临的时候,我期待有更多的人能够加入,一起呵护这盏灯。
朱集图书室:
全称“朱集乡村图书室”,属于公益性质,位于襄阳市襄州区朱集镇。2016年,由留守孩子妈妈金丽创办,至今已经走过四个多年头,另外增加两名工作人员。
图书室服务周边乡镇数千名留守儿童,除办理免费借阅服务,还开展儿童性教育和留守妈妈课堂,最具创新之处在于不定期将图书室办到街头宣传,或者骑三轮车到最偏僻的乡村提供服务。更多介绍,请点击文末的“阅读原文”。
“月捐”计划:
愿意支持图书室的爱心人士,每月定额捐助50元,作为图书室的房租、硬件采购、教学活动等运营费用,周期为一年,共600元。
相比于一次性捐助600元,我们更希望大家按月捐助,持续关注图书室。大家的持续关注也是我们做好图书室的一份动力,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关注公益。
如何“月捐”:
我们有一个月捐微信群,愿意加入50元/月支持图书室的朋友,可以加一枚微信(微信号“mei94539” - 请注明“月捐”),一枚会邀请你入群。
每月1号至5号为捐款日期,形式以微信转账或者微信红包给图书室管理员。可以先通过微信或是电话咨询我们。
图书室联系方式(电话号码也是微信号) 蒙金丽(13597511502)
如何反馈:
我们会定期在“月捐”微信群里分享图书室的运营情况,也会在公众号上发布图书室的动态。每月,我们都会把月捐收入与支出明细详细列出,供大家监督。您的50元/月,在支撑着一个乡村图书室的运营。
谢谢您的爱心,让我们一起守护,为留守儿童点亮一盏灯。
【作者简介】黑麦:八零后。热爱人间草木,及一切无名之人。一枚园地耕耘者。个人微信公号:驽马十二驾
(请参见今天的二条,朱集图书室的创始人金丽的创建图书室的心路历程。)
(本文编辑:呼斯楞豫锟 / 一枚)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平台无关
关注一枚园地,共筑心灵家园。
一枚新园地 一枚园地ll 一枚园地lll 请全部关注,以防失联
征稿:
一枚园地,我手写我心。欢迎您投稿。
投稿邮箱:yimeiyuandi@163.com
编辑微信:mei94539(请注明“投稿”)
其他
民声IV(6)|| 这个新年,加入我们,一起为留守儿童点亮一盏灯
我们一起,用知识,来构筑和保护孩子们作为人的尊严。
去年的6月14日,我写了一篇有关留守儿童的文章:《留守儿童,谁之殇》,发在了已经被消失的老的“一枚园地”上:
这一篇,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关注。天南海北的读者们为这些孩子的处境而揪心,给了文章不少赞赏。“一枚园地”雪中送炭,把那篇文章的所有赞赏,共计6372元都作为稿费给了我,我全额都捐赠给了图书室。
当今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巨大转型期,大时代面前,这群女性选择了返乡和坚守,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作为母亲的责任。她们身上朴实、善良、踏实和坚韧的品质,在我看来,无论何时都是我们这个民族最为宝贵的希望和力量。
每月1号至5号为捐款日期,形式以微信转账或者微信红包给图书室管理员。可以先通过微信或是电话咨询我们。
谢谢您的爱心,让我们一起守护,为留守儿童点亮一盏灯。
(请参见今天的二条,朱集图书室的创始人金丽的创建图书室的心路历程。)
一枚园地,我手写我心。欢迎您投稿。
投稿邮箱:yimeiyuandi@163.com
编辑微信:mei94539(请注明“投稿”)
点击阅读更多
一枚园地新年献词 || 穿空击水,破浪而行
民声IV(5)||一枚:“黑夜已深,白昼将近” - 再见,2020
民声IV(4)||七叶树:2020年,我的那一个个瞬间......
丁东:为何射日手,不许弯大弓 - 江平,永远的校长,90寿诞快乐
风吹沙:展翅的雁
丁东:傅聪与胡耀邦
薇小姐:愿人心看见这光